查看原文
其他

看得见的音符!听得见的舞蹈!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全明星来华!

芭蕾跨国交流平台 芭蕾世界 2023-05-05



荷兰国家芭蕾舞团演员来华祝福VCR
2019年11月13-14日19:15,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压轴演出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全明星之夜汉斯·范·曼伦《大师颂》。此次登台上海大剧院,是荷兰国家芭蕾舞团本次巡演的亚洲唯一一站

《大师颂》宣传片


《大师颂》卡司阵容



当芭蕾摒除故事情节,脱离舞剧形式,回归身体之美、线条之美,回应音乐之美——自20世纪初起盛行的这股创作之风,创造了芭蕾舞新的表现方式,这就是“新古典主义芭蕾”。在新古典主义芭蕾中,音乐不再是舞蹈的配角,“看得见的音符,听得见的舞蹈”才是编舞的精髓。
 
荷兰著名编舞家汉斯·范·曼伦(Han van Manen),新古典主义芭蕾领域当之无愧的大师。汉斯·范·曼伦视“交响芭蕾”大师乔治·巴兰钦为偶像,继承其在音乐性和舞蹈上的紧密连接,选用于编舞的音乐作品极为多样,贝多芬、莫扎特、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远至巴赫的形而上学,近到皮亚佐拉浓郁的激情和生命能量,音乐大师们的作品都是他的灵感源泉。凭借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感性解读,汉斯·范·曼伦获得业内“和音符平行般的杰出编舞”的盛赞;同时凭借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细腻刻画,汉斯·范·曼伦舞蹈的线条与人类情感线条相遇相融,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编舞风格
 
11月13、14日,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将带来《大师颂》,以汉斯·范·曼伦的4部经典新古典芭蕾作品:《五段探戈》、《小安魂曲》、《贝多芬第29号奏鸣曲柔板》和《欢喜冤家》,致敬这位编舞大师。


《五段探戈》

《5 TANGOS》

典雅芭蕾火热探戈音乐强势碰撞 


阿根廷音乐家阿斯特·皮亚佐拉火热、铿锵、浓墨重彩的探戈音乐,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探戈音乐也能成为芭蕾舞作品的背景音乐?是的,1977年,汉斯·范·曼伦使用皮亚佐拉探戈音乐编成的芭蕾作品《五段探戈》诞生。

编舞家大胆选用了皮亚佐拉的五首探戈音乐,用每一首不同的音乐映衬不同的情绪和心情,激动的、愉悦的、幸福的……作品保持了芭蕾惯有的克制和严谨,音乐中弥漫的拉丁美洲热情奔放之风,在编舞家高超的舞蹈编排技巧之下显得毫不突兀,相反,和这部独幕芭蕾作品相得益彰!
 


芭蕾与探戈音乐融合的创作手法在当时不可谓不“离经叛道”,然而编舞家汉斯·范·曼伦素来就以勇于创新和手法多元著称。

这位专注于新古典主义芭蕾编导,不仅继承了新古典主义芭蕾在音乐性上的高度灵敏,更得益于他对现代舞技巧的了解,发展出属于自己的舞蹈语言:在简洁的演出服包裹下,将人最真实的情感投射到身体与四肢上!在他的作品中,人性与人际是永恒的主题。


其实在《五段探戈》首演之前,汉斯·范·曼伦曾一度“威胁”观众这将会是一部“纯舞蹈作品”——事实证明,“纯舞蹈”只是汉斯·范·曼伦作品惯有的假象,在这欺骗性表面之下,隐藏的是编导对心理的深度探索和具象挖掘。


《小安魂曲》

《KLEINES REQUIEM》

用音乐和芭蕾探讨孤独离别死亡 

波兰作曲家亨里克·格雷茨基(Henryk Gorecki),20世纪最享誉世界的艺术家之一—得益于他那“一炮而红”的《第三交响曲》,格雷茨基的声名远扬,录制的碟片销量进入英国历史前50名,在该国销量超过40万张,在世界销量更是近100万张!格雷茨基创作风格接近极简主义音乐,并经常在作品中贯穿其宗教信仰和波兰民族顽强的民族精神。波兰多舛的国家命运和政途波折也常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其大部分作品中。
 


创作于1993年《为波尔卡而做的小安魂曲》正是格雷茨基最典型的代表作之一,乐曲富有神秘感,夹杂其中的有微弱缓慢的钢琴、落寞忧伤的钟声、沉郁压抑的小提琴、刺耳的快速音符、多次不和谐的和弦等。

1996年,正在格雷茨基最当红之时,汉斯·范·曼伦选用这部音乐作品中的若干部分,创作了芭蕾作品《小安魂曲》孤独、离别和死亡的核心主题,呼应着略显沉重的音乐。


编舞家用别出心裁的舞蹈动作编排:舞者在细碎的音乐上来回奔跑、用时而柔和时而激烈的动作组成的二重奏舞段、舞者绝望压抑的道别等,表现多样的人际关系,他们是爱人、是亲人、是朋友,他们或孤独、或离别、或生死相隔:一部作品道尽人间百态
 

《贝多芬第29号奏鸣曲柔板》

《ADAGIO HAMMERKLAVIER》

 最伟大的贝多芬独白“渐慢的颂歌” 

悲伤、痛苦、哀悼…….似乎与那位失聪却“扼住命运咽喉”的古典音乐巨搫、传奇音乐家贝多芬毫无关联。


然而在作品《第29号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中,贝多芬以一段缓慢的、哀伤的音乐,刻画出极致的痛苦与深切的悲伤。也因此,这一乐章被称为“集体悲伤的陵墓”,这首奏鸣曲更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贝多芬独白”,作品中的柔和的、缓慢的演奏旋律,需要演奏者“唯有在无尽的寂静中,而非热情的倾诉中,缓缓而深刻地表现出来”
 
《第29号钢琴奏鸣曲》的编曲遵循传统的古典时期奏鸣曲形式,却也在其中运用了很多几乎可以视为浪漫主义音乐时代先河的新技巧


选用贝多芬这一最珍贵的钢琴作品之一,汉斯·范·曼伦仅仅选择了奏鸣曲的第三乐章,用巧妙的编排连接了舞蹈的理性和感性,舞台上充满情感的张力。全剧仅有的三对双人舞舞者不断用微小的细节动作制造不安情绪,隐隐夹杂其中的是对内心的强烈冲击。舞蹈的编排在身体的舒缓与紧张流畅与停滞托举与下落等等矛盾中推进,每一个动作都流淌在对应的音符之上,和音乐若即若离,和人心紧密相贴。

《欢喜冤家》

《SARCASMEN》

“流浪猫都唱得比这好”的音乐和“颠覆式嬉笑怒骂”的芭蕾


1912-1914年间,已经在当时小有名气的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用当时最激进的音乐思想,创作了钢琴作品《讽刺五部曲》除了在编曲、乐器配器等之上进行“恶作剧式”的编排,普罗科菲耶夫在作品中更是极尽嘲讽之能事,表露出浓烈的讽刺情绪,比如在《讽刺》的第五首中,他就惊世骇俗地描绘了“含泪的笑声”……这种不甚传统与和谐的曲调,在当时看来实在是违背观众的审美,争议、非议接踵而至。


在普罗科菲耶夫的一次首演音乐会上,听到这些奇怪曲调的观众们愤然离席,毫不掩饰对音乐的不满:“让这种未来派的音乐见鬼去吧!屋顶上的流浪猫唱得都比这好!”尽管如此,时间与时代最终检验了这种创作方式——这其实就是后来现代派音乐的萌芽之一
 
选用普罗科菲耶夫这部并不“经典”的音乐作品,汉斯·范·曼伦的《欢喜冤家》以一对舞者在舞台上的互相角逐、挑战,展现恋爱关系中的双方角力,同样延续了音乐中的“讽刺”情绪。创新的舞步编排、舞者夸张搞笑的表情,甚至还有现场钢琴演奏家即兴的表演,以及钢琴家也参与其中的“情节”等,都堪称是对新古典主义芭蕾的一种颠覆性演绎。

如同这部芭蕾作品所使用的音乐一般命运,《欢喜冤家》面世时褒贬不一;然而在时间检验之下,这部创作于1981年的作品,时至今日已成为汉斯·范·曼伦最著名且保持最经常上演记录的“双人芭蕾舞剧”作品之一。


汉斯·范·曼伦 Hans van Manen


汉斯·范·曼伦在今年已经度过了87岁的生日。这位迄今作品已经超过120部的“编舞常青树”,目前且尚未停下继续创作的脚步。正如舞蹈业内所公认的一般,汉斯·范·曼伦的作品从来都不是挑战人体的极限,更不是他的编舞前辈们那样追求最快的舞蹈速度,最强的身体能力和最充沛的舞台激情。

纵观汉斯·范·曼伦的50年创作生涯,这位编舞一直在坚持探寻舞动的身体空间、运动方式,在任何能够触达人心的音乐中渲染出人性化的几何线条。

 

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全明星之夜Dutch National Ballet All-Star Night 


汉斯·范·曼伦作品集

Hans Van Manen Portfolio


《大师颂》

《ODE TO THE MASTER》

演出时间:

Dates&Time:

2019年11月13日-14日19:15

2019/11/13-14 19:15

演出地点:

Venue:

上海大剧院·大剧场

Lyric Theatre,Shanghai Grand Theatre



识别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票



推荐阅读




长按二维码 报名

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全明星之夜

首届芭蕾主题绘画比赛暨零基础芭蕾网课



 点击阅读原文

报名芭蕾大咖全程带练网课

订购荷兰国家芭蕾舞团演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